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今天,让你读懂杨凌

    信息发布者:珠莲汤禹
    2017-07-29 21:16:49   转载

    今天,你未必懂杨凌!

    原创 2017-07-29 大农团队 大农圈




    二十年前的今天,


    1997年7月29日,


   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,


    杨凌示范区成立。 



    杨凌二十年,


    褒之者说:“硕果累累,功德无量。”


    质疑者说:“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

    大农说,


    杨凌的成就,


    无需拔高,也不必踩低。



    读懂杨凌,


    时光的坐标要往前移。 




    想必你已经知道,


    四千多年前农神后稷


    在这里开启“教民稼穑,树艺五谷”的史实。


    那时,杨凌叫“有邰”。



    想必你已经知道,


    八十多年前


   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院校建立,


    “开发西北、兴农兴学”的号角


    从这里吹响。


    那时,杨凌叫“杨陵”。



    但,你不一定知道


    杨陵曾经很辉煌。


    西农初建起,


    一批又一批名家大师奔赴杨陵。


    名家为师时,


    一代又一代农业才俊在这里学成,


    有的奔赴各地,为农业躬身耕耘;


    有的留在这里,成为新的名家大师。


    渭水旁的杨陵小镇,


    成为闻名西北地区的人才高地。


    

    20世纪50年代,

    赵洪璋院士选育的

    “碧蚂1号”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达2亿多亩,

    位居我国第一、世界第二,

    毛泽东主席赞其“救了大半个新中国”。


    原芜洲研究员主持选育的“秦冠”苹果

    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、栽培范围最广的自育品种。


    但,你不一定知道


    杨陵曾经很危险。 


  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,


    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,


    杨陵却更像一个“农科村”:


    农科教资源分割严重,


    没有像样的城市配套,


    没有像样的经济产业……


    工资低、就业难、择偶难、


    交通难、子女上学难、老人看病难……


    

    原杨陵镇火车站


    教授们的心开始不稳,


    优秀人才开始外流。


    仅1991-1995年期间,


    杨陵流失的高中级科技人才达450多名!


    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0000多名农科人才,


    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的杨陵镇,


    面临最危险的境地!



    要稳住人心、留住人才,


    要保住西农、保住西北农业的源泉,


    就一定要让杨陵获得重视、赢得尊重!


    于是,才有了国家层面出手,


    才有“杨陵”变“杨凌”的故事,


    才有了偏僻小镇跻身国家示范区的宏伟战略。 


    李振声院士(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)

    在小麦试验田为学生授课


    在黄淮麦区,


    王辉教授选育的“西农979”成为新主栽品种。


    该品种自1997年开始选育,


    历时八年而成,


    迄今全国种植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。



    在陕西白水县,


    赵政阳教授团队助力当地苹果产业发展,


    苹果收入已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.2%,


    历时近20年选育的“瑞阳、瑞雪”


    正在成为黄土高原苹果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。



    在新疆瘠薄的戈壁滩,


    王长柱研究员选育的“七月鲜”枣树,


    已经成为当地果农的新增收法宝。


    该品种历时18年选育成功,


    在陕甘宁青新旱作地区种植面积已超5万亩。


     


   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,


    只要听说是来自杨凌的专家,


    种葡萄的果农都会拉进园请求指导,


    不管你是否毕业于西农葡萄酒学院。


    据说,西北地区的葡萄种植基地和酿酒基地,


    几乎都有杨凌人才和技术的支撑。


    ......



    国家赋予杨凌示范区的使命是,


    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。


    二十年来,


    在干旱半干旱大地,


    我们见证了杨凌农科强大的力量。 



    所以,看待杨凌的成绩,


    不能仅盯杨凌135平方公里的土地,


    不能仅盯年生产总值119亿元的数字。


    正确看待杨凌,


    目光要放到占我国总土地面积52.5%的


    干旱半干旱地区。 



    回望二十年,


    国家设立杨凌示范区,


    不仅稳住了人心、留住了人才,


    而且回流了人才、吸引了人才。



    杨凌因西农而起,


    西农因杨凌而兴。



    回望二十年,


    国家设立杨凌示范区


    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


    制造了一个动力强劲的引擎,


    为中国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样板。



    马克思说,


   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。


    依托独特的省部共建体制,


    杨凌构建起了多层次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。


    农科教专家、农业大学生、农业企业家、


    农科特派员、职业农民、农业创客等


    组成了“杨凌农科”示范推广最强阵容。


    

    2017年7月10日,

  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杨凌,

    鼓励农业创客“为农业插上翅膀,飞向全国,走向世界”。



    二十年实践证明,


    国家设立杨凌示范区,


    这一战略决策正确而又成功。


    二十岁,正青春。


    祝福杨凌,


    致敬杨凌!

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